在食品包裝、藥品封裝、新能源材料開發等領域,材料對氧氣、水蒸氣等氣體的阻隔性能直接影響產品保質期與性能穩定性。
氣體透過率測試儀作為評估材料阻隔性能的核心設備,通過精準捕捉氣體分子的滲透與擴散行為,為材料研發與質量控制提供關鍵數據支撐。

1.壓差法:驅動氣體分子滲透的“壓力梯度”
氣體透過率測試儀的核心原理基于壓差法。測試時,將待測材料(如塑料薄膜、復合膜)固定于上下測試腔之間,形成密封結構。首先對低壓腔抽真空,隨后向高壓腔充入試驗氣體(如氧氣、氮氣),在材料兩側形成恒定壓差。氣體分子在壓差梯度作用下,從高壓側向低壓側滲透,通過高精度壓力傳感器實時監測低壓腔內壓力變化,結合理想氣體狀態方程計算氣體透過量。例如,某型號儀器可在0.1MPa壓差下,檢測到0.01cm³/(m²·24h)的微量氣體滲透,滿足鋁箔等高阻隔材料的測試需求。
2.多維度參數解析:從透過量到滲透機制
該儀器不僅能測定氣體透過量,還可通過變溫測試(如-273℃至+200℃)解析溶解度系數、擴散系數及滲透系數。以鋰電池隔膜為例,在25℃下測試其氧氣透過率時,儀器可同步記錄氣體在聚乙烯基體中的溶解過程(溶解度系數)與分子遷移速率(擴散系數),最終計算出滲透系數,為隔膜材料改性提供理論依據。某企業通過優化隔膜涂層配方,將氧氣滲透系數降低60%,顯著提升了電池安全性。
3.跨行業應用:從微觀檢測到宏觀質量控制
在食品包裝領域,該儀器可評估PET/AL/PE復合膜對氧氣的阻隔性能,幫助企業選擇合適的包裝材料以延長肉制品保質期。醫藥行業則利用其檢測藥用鋁箔的水蒸氣透過率,確保藥品在潮濕環境下的穩定性。新能源領域,儀器被用于測試固態電解質膜的鋰離子滲透性,為固態電池研發提供關鍵參數。此外,儀器擴展功能支持瓶、袋等包裝容器的整體氣密性檢測,某飲料企業通過該技術發現瓶蓋密封缺陷,年減少產品損耗超千萬元。
從納米級材料研發到生產線質量控制,氣體透過率測試儀通過量化氣體分子滲透行為,為材料性能優化與產品可靠性提升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技術手段。隨著傳感器精度與控溫技術的持續突破,未來該領域將向更高通量、更智能化的方向演進,推動包裝、電子、能源等行業向高質量發展邁進。